当然我在扯淡

  1. 错误的关心
  2. 不同的价值观
  3. 利益的相关性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几天的走亲访友我开始注意一些以前不会注意的东西.同时,我对“亲戚”这群人的好感度越来越低.我并不觉得是我不近人情,反而是因为部分亲戚的做作行为使得我很失望.

错误的关心


首先需要定义一下关心这个词.在我看来,关心这个词并不总是以褒义的形式存在.其按照作用效果与动机来看,关心可分为有效关心与无效关心.

百度对关心的解释为(1) 留意,注意(2) 关怀,挂念。(把人或事物)常放在心上;重视和爱护。

那就按照这个来说,有效关心应该是一种陪伴与承担,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应该是,如果你需要,我会在你身边,而不是替对方做决定.

而现在很多亲戚会惹人嫌弃,其原因之一也就是他们乐于替对方做决定.我想大概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被建议去做什么做什么,家长辩护甚至会引起亲戚的组团进攻,因此便导致对方觉得你是在多管闲事从而产生强烈排斥.

没有人喜欢被指手画脚,哪怕说的再对.

不同的价值观

“亲戚”,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们,似乎有着同样的价值观.

在他们眼里有一条歧视链 公务员 >= 教师 >= 医生 > 普通工作 > 互联网工作 > 创业.而在他们集聚的地方往往又是拼孩频发.先是自捧,再是互吹.

说到了结婚,便是男女传宗接代抓紧结婚,要稳定要钱. 这家孩子在哪多少万的年薪,多大的楼房.他们并不关心所在的城市的消费水平,他们只知道他们所在的小县城,一家人加起来可能都赚不到这样的工资.

她们不具备包容性的,她们只知道让你应该如何如何,而不是问你能不能如何。

不同的人生在他们眼里都是不思进取,都是对家里父母含辛茹苦的不负责.创业的,自由职业的,有追求自己喜欢但是报酬低的。这些则是他们口里的一事无成,在拼孩里抬不起头来。同性恋,终生不婚等观念在他们眼里则是变态,应该斩尽杀绝.

那些人生的可能性,老一辈人并看不见.

他们不愿接受新的思想,不愿意接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.吃完饭看看手机被说成手机的奴隶,由此再扯出在电视上看到的几个网瘾少年猝死的案例,互联网在他们眼里即是恶魔,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.

一向固执的态度,各种使人尴尬的提问,不明是非的判断的集合,到头来还要怪年轻人只知玩手机不与他们说说话.

利益的相关性

老家的亲戚之间往往不仅是血缘之间的关系,其往往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“利益共同链”.当出现各种困难或者麻烦,往往是靠这条链上的关系来支持,同时会衍生出一个名词叫做“人情”,而各种求助与随礼便出现维持着这个人情债.

在外上大学或工作的年轻人远离这种利益链,对这种利益链收到的影响很小,也成为一个反感亲戚的原因之一.

从来如此,便对么?

script>